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行业百科

七十年代农村高中毕业的人,后来都干了什么工作,现状如何?

时间:2022-09-06 07:37:16 来源: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我也是七五年的高中毕业生,所读学校那时候叫农业中学,说学校其实也就是农村中的几间草房子,门口有块空地就是操场的那种,老师是各地方七拼八凑来的,正规教师就一两个人。

虽说是高中毕业,也就是读了九年半书,小学五年半,初中二年,高中二年。高中毕业没有地方去了,只有回家务农。人家有头绪的家长有将孩子送进工厂的,送进供销社的,做赤脚医生的,民办教师的。

只有我们这些没有头绪的孩子,一头扎在农村,一干就是几十年。也许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没有大的追求,很容易满足,虽然是在农村,小日子过得去就算了。

现在回头看看后悔了,当初人家有工作的,现在都有老保,每个月雷打不动的都有好几千进帐。当初在家老老实实种地的什么都没有,将来还得靠子女来养老。这就是区别,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不可能都是一样,一万年以后,还会是这样,凡事都要想开点,辛辛苦苦一辈子,轻轻松松也是一辈子。

我是七二年高中毕业,就谈谈我们这个班的情况班。

我们这个班一共五十二个人,当时毕业的时候正处于文华大革命中期,大学招生只能靠推荐,还要有关系,所以有关系的一毕业没几天就被推荐去上中专,一个上师范,一个上卫校,还有一个是上的农业学校,还有一个是我们班的班长,他更是根正苗红,一毕业就到公社的工作组工作,进驻村,后来留在公社做团委书记,再后来成为公务员,其他人回家种田。

后来我们公社办了三家镇办厂,因为进厂要通过公社这一头招工,这时只要有点关系的都被招进厂,没关系的继续种田。有少数进不了厂的就去学手艺,做瓦匠木匠。在回大队做农民后,有的同学逐渐被提拔上来当干部,还有的同学去当兵去了。后来镇办厂有两个厂倒闭,进厂的这部分同学也就改行学手艺的学手艺,有人脉有资金的,自己去办厂,还有的回家自己种田或外出做小买卖。有的去其他厂做工人。

我们这一届的高中毕业生是由三年的小学毕业生组合而成的,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相差五到六岁,所以大部分人到七八年都已经结婚生子,又不是老三届的高中毕业生,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没资格参加高考。我们这个班只有几个人参加高考,一个考上南京师范大学,一个考上中考,我是七五年到学校做代课教师,七九年成为民办教师,八零年民办教师可以考师范,考上师范的。后来国家有了顶替的政策,有几个同学顶替父母的工作,成了吃国家饭的人。

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有四个自己办厂,两个是企业副总,,四个做老师,其中一个是南师大的教授。一个是农业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两个当兵退伍后都成为公职人员。两个医生,三个公务员,一个做小买卖,两个是村官,一个是马鞍山一家企业干部,有四个是木瓦匠。其他就是镇办厂,村办厂或私人企业的工人,只有两个人是在家种田,还有三个人过世。

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有百分之六十的人的子女考上大学,接近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城里有房,大家现在都是爷爷奶奶级的人,有一大半的人在家接送孩子上学,只有少数的人继续在工作。同学们的晚年生活过得都挺好的。

从我们班的情况来看,七十年代的高中生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比较幸福。

©2021 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604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