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行业百科

行书为什么叫行书? 行书起源?

时间:2024-01-13 19:28:05 来源: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一、行书为什么叫行书?

按照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楷书的书写太慢了,草书虽然快但辨认难度大,进而产生行书,亦即行走之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于东汉末年。既然行书与楷书和草书都有关联,自然就分成了行楷和行草两种,是根据笔法中的偏重来确定的。

对比楷书和草书而言,行书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上都非常高,而楷书和行书则各有其长。并且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等等实用性,从其产生开始就深受书家和大众喜爱并广泛传播开来。

行书这种书体,从汉代产生以来,历经了魏晋黄金时期、唐代深入发展时期,在宋代的时候达到了新的高峰,且在当时,于各种书体中占居了主流地位。

行书具有疏密得体、浓淡相宜等等特点。一般情况下,中宫紧结,字距较紧,行距拉开,这样更容易产生多姿多彩的纵横感。

历代著名行书作品非常非常多:

中王羲之创作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颜真卿创作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苏轼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除此之外还有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等等等等。

历代行书大家也非常多:

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鲜于枢;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李待问;清代刘墉、何绍基;近现代的于右任、启功、李志敏、沙孟海、张辛等等。

二、行书起源?

行书的称谓最早见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但产生约在东汉中后期。汉代时期汉字书体是隶书,任何书体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一定是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慢慢变化而来,行书也不例外。书吏们的日常记录、信件往来等,书写的速度较快,甚至草率写就,笔画就有了映带连接,本是隶书的字体结构逐渐发生变异,形成一种新的书体,最初叫做“行狎书”。行书产生的时间早于楷书

三、标准行书?

一般要求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四、行书之父?

行书主要由二王父子创立,但书法史上没有行书之父的称呼习惯。

五、行书种类?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六、行书之最?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

  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刘墉、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七、行书笔画?

行书汉字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

汉字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笔画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行书的连笔。,具体写法如下:

一、横:与楷书的写法类似,以掌握细腰长横为主。

二:竖:回锋收笔,钝笔出锋,竖笔在左的需要收笔。

三:撇:露锋少锋短撇,回锋段撇,钝笔提起。

四:捺:平铺回收。

五:点:多为连笔,四点相连。

六:钩:脱钩如静,收尾锋利。

七:折:方折如曲,圆折如为

八、白字行书?

行书:

白 bái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white]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3)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pure;stainless]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4) 亮;明亮。与“暗”相对 [light]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5) 一无所有 [plain]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九、数字化写行书,行书密码?

把汉字机械分解成1234567890的数字组合就能写好行书?如果连数字都写不好呢?如果数字写得好但大小比例搭配不好呢?所以,理想可能是这样的!但,现实可能是这样的:如果数字写得好搭配得也好,那么跟练好点横竖撇等笔画又有什么区别?说白了,还是只有靠自己勤学苦练才是硬道理!

十、如何写行书?行书的写法有哪些?行书书法欣赏?

一,行书比楷书运笔稍快,有时以圆转代替方折,运笔过程没有楷书复杂,并且出现了连笔和笔画简省。

二,实际临帖时,可以分几个侧重点来临。

三,如重点是抓大感觉,那么就用快速临摹法,此时只注重整体大氛围,大关系,忽略其它,舍次求主,抓大放小,在感觉上和原帖接近即可。

三,如果重点是放在气韵上,那么主要注意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牵丝、映带、承接关系。

四,假如重点是放在解决节奏上面,就要注意字的大小,疏密,轻重,粗细等的对比度。

五,如果重点是放在章法上,临帖时要注意整体章法的虚实,行轴线的摆动,行距关系。字的横向关系处理。作品外缘留白。

六,采取这种各个击破,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临帖复杂变为简单化,可以减少我们学行书的畏难情绪。降低学行书难度。

七,行书如何欣赏?

行书欣赏要看作品整体面貌体现的精神内涵。有没有雅、有没有正大气象成分。看章法分间布白,看墨色变化,看题款形式,看节奏变化,看气韵生动,看奇险多姿结构,看线条的力量感和丰富的变化。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下图为王宠所书书法作品《晚晓诗册》。)

©2021 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604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