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行业百科

乡土性的主要表现?

时间:2024-02-25 20:27:30 来源: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作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开创者之一,费孝通先生将西方社会学当中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成功引入我国,并实现了本土化,以用于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同时还进行了中西方社会的早期对比研究,而《乡土中国》就是这层价值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因此,理解本书所谓的“乡土性”,就有必要对本书的研究方法和范式,也就是结构功能主义有一定了解。

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 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作用。

在理解该理论之前,我们还有必要区分一下功能和目的的区别。比如,某个人因为无聊看了一场枪战电影,这个人看电影的目的是消遣、娱乐,可如果他无意间学会了如何使用枪械,这个就是枪战电影的功能。但是此人学会了使用枪械这一结果,既不是电影制片人希望出现的,也不是这个人希望出现的,有时人们甚至意识不到这一点,这就有待用功能主义去研究和发现。

我以为,对乡土二字的理解,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乡,可以是故乡,也是指乡村,有时候甚至就是一回事。那么怎么看“乡”的功能呢?仔细想想费老在书中提出的“差序格局”、“社会继替”、“长老权力”、“礼治秩序”、“名实分离”等观点,这就是在解释“乡”作为一个整体,如何发挥它特有的功能,影响乡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至于“土”,费老在本书的前两章也曾专门解释过,城市人喜欢说农村人“土气”,有时侮辱农村人是“土鳖”。虽然这些词不中听,但这里的“土”,体现了“乡”的结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地理上的封闭性。由于每一个“乡”都在地域上局限在某一片农业区,传统农民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家乡,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城里人和其它地方的人打交道的方法,出现“十里不同音”的情况,这就是横向上的结构。

第二个特点是社会发展的相对停滞性。由于依靠祖祖辈辈传授的经验,就能解决“乡”内部的生产、生活问题,因此对知识和理论的需要就不太重要,甚至连文字都用不到,相较于频繁交往的城市而言,农村就会显得落后,这就是纵向上的结构。

综上,题主所提出的乡土性这一命题,就是指:在“乡”以所谓“土”的结构和秩序为基础的前提下,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并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形式。

©2021 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604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