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行业资讯

外国人为什么都喜欢买二手车?

时间:2022-06-17 16:01:50 来源: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谢邀,我是检车家的一名二手车检测师,因为工作原因,我几乎每天都在接触汽车,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下面就以我个人的视角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接下来的解答视角结合了国外一些媒体消息,仅供参考,请根据环境的不同基于独立思维理性评论。根据凯利蓝皮书(Kelley Blue Book)的数据,2015年,美国人在新车上的平均花费超过33,500美元。同时,JD Power报告称,2015年,二手车的平均价格仅略高于20,000美元。

在国外购买二手车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一般情况下不会去空洞的谈论情怀,只有极少数人会购买像上图那样年份的所谓“情怀车”。一般情况下国外消费者主要购买和谈论的是轻度使用的二手车,根据JD Power的公告显示2015年所以交易的普通二手车使用年限平均为4.3年,行驶里程表平均在6至7万公里,这很直观的就给出了市场现状,而外媒所列出消费喜欢购买二手车的几个最佳理由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省钱。

1、省钱

美国消费者购买二手车将会节省数千美元?实际上,根据多家外媒引用二手车经销商的数据,选择二手车而非新车,平均能节约支出13000美元左右。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在国外新车贬值幅度大而且速度很快。

在新车合同上签名,将其开出停车场,在城镇中兜风,然后将车交还给经销店。它就不再是新车了。这是一辆二手车。而且由于它是二手车,所以它的价值大大低于一个小时前购买的价格。三年后,根据《消费者报告》新车平均价值仅为购买新车的54%。

当然,并非所有车辆都这样。例如,二手丰田FJ陆巡的价值比其他二手车要高得多。相反的情况是,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廉价汽油的国家,一辆二手的日产聆风电动汽车可能是免费的,或者接近于零的残值。

除了折旧问题之外,国外消费者还将为二手车支付更少的营业税,二手车的保险费用也更低,并且在许多州,二手车的登记比新车便宜。要记住的是,这些节省最终将花费在二手车的更高维护要求上。

2、CPO计划

由于付款低廉,个人租赁的方式在新车中越来越受欢迎。益百利汽车公司(Experian Automotive)报告说,在2015年上半年,超过30%的新车是租赁而不是购买。

大多数租约以三年为期,包括与里程,车辆维护和状况有关的限制。由于这些限制,人们必须妥善保管车辆或在租赁期满时面临高额罚款。租期届满时,将汽车退还,并且退还的车辆必须找到接盘方。通常,租赁新车的接盘方是经品牌方认证的二手(CPO)经销商。(通俗来说,CPO车辆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官方认证二手车)

租用的车辆通常是CPO计划的理想之选,因为它从根本上保证了二手车消费者的车辆处于“很新”的状态。通过CPO计划销售的汽车行驶里程确实很短,保养得也很好,并且所有维护工作都是按时开展的,但价格比起市场价也要高出2%到8%。总得来说,CPO计划的二手车就是品牌方和经销商都担保车况的精品车。

而不能进入CPO计划的车辆它们大多是企业化运营的租赁车队退役下来的,相当于我们国内的下线车。相信不止国外消费者,屏幕前的您也不想要这样的车,更不想不明不白的买到这样的车,幸运的是,国外消费者可以始终通过“车辆识别号(VIN)”检查以获取车辆历史报告。

3、车辆历史报告

在国外,Carfax和AutoCheck是车辆历史记录报告的两个最大提供者,在购买二手车时获得车辆历史信息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两家公司都可以使用车辆的VIN获得有关二手车的大量信息。车辆历史报告中包含的各种信息的重点包括:

•之前的过户记录和拥有者的数量

•先前的注册状态(租赁,个人,车队,出租车等)

•事故,泡水,维修,召回历史

•里程确认

尽管车辆历史记录报告无法确定与特定二手车相关的所有可能原因,但是坐在家里就能轻松地访问并得知所有信息,肯定会在购买二手车时大为省心。

4、“更好”的汽车

其实就是门槛更高的车型,老外也同样虚荣,看看这款2014年的奥迪A4。配备了Premium Plus内饰和Quattro四轮驱动,并且行驶不到30,000英里。当年的价格打折至27,994美元,比新款的价格至少节约了16,000美元。“与廉价的日本车LOGO相比,四联圆环的造型肯定会是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汽车’”这是国外媒体的原话,可不是小编说的。另外国外暴打消费主义的行为可不仅是二手车,还有二手家电,二手手机,甚至二手衣裤。

此回答仅做抛砖引玉,欢迎各位老司机补充!以上是个人的一点见解,同时如果有任何新车二手车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关注我们公众号“检车家”咨询了解。或者直接在下方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我。我一定尽我所能帮你解决。

©2021 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604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