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法规

两免一补政策指的是什么 两免一补政策指的是什么内容

时间:2023-06-25 06:24:12 来源: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一、两免一补三免一助指的是什么?

“两免一补”是:国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并给寄宿生补助一定生活费的一项资助政策,简称“两免一补”。

三免一助是:免课本费、免杂费、免文具费,对小学半寄宿制学生和初中困难学生生活给予补助,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项政策。

二、两免一补政策标准2021?

实行“两免一补”,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确保教育机会公正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申报程序:

1、组织希望获得“两免一补”资助的贫困生向学校提出申请。2、组成由学校、学生家长、村(居)干部和教师代表参加的评审小组,对申请“两免一补”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根据分配的名额,拟定受助学生名单。

3、将拟受助学生名单及其家庭贫困程度向社会公布,公示期为7天。4、学校公示无异后,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确定。

三、两免一补政策谁制定的?

1、什么是“两免一补”?

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提出,要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争取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贯彻国家从2004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再次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专向资金,将免费教科书发放范围扩大到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推动地方政府逐步落实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责任,争取2005年基本对中西部农场400万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行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目标。

2、“两免一补”具体内容是什么?

“两免一补”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一项政策

3、怎样确定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贫困学生?

1、学生提出申请并填写申请表;2、到村(居)委会签署意见;3、学校进一步核实调查,初步确定受助对象;4、学校将贫困学生名单、贫困情况及减免的具体项目、金额等张榜公示7天,以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5、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将核实的贫困学生名单造册,连同申请表上报教育部门;6、学校对贫困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贫困程度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两免一补”对象的界定标准为:1、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家庭子女;2、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882元的家庭子女;3、父母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学生;4、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贫困的子女;6、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7、因建设征地导致农村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且造成家庭经济严重困难的学生;8、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需要资助的学生。

4、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有什么重大意义?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两免一补”政策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村困难群体的亲切关怀,认真落实好这项政策,对于促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如何对“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进行监督?

一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中央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统一纳入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二是加大督查力度。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将不定期检查各地“两免一补”工作的实施情况,加强对操作程序、资金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杜绝违法违纪行为。三是接受社会监督。各市州、县(市、区)要开设“两免一补”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四、什么是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两免一补”是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中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这项政策从2001年开始实施,其中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两免一补资金70多亿元,共资助中西部贫困家庭学生3400万人。

2006年又从西部地区开始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享受免学杂费政策的学生达到4880万人。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享受到了“两免一补”政策。

2018年11月,财政部向地方提前下达了2019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预算1318亿元,约占2018年预算执行数的90%。

五、三胎上学两免一补政策?

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

2、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含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高、中等职业、技工)、高等教育(大学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3、纳税人子女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

扣除标准:

1、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教育的相关支出,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注: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的,应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境外教育佐证资料。

六、什么是“两免一补”?

两免一补是中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这项政策从2001年开始实施,其中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最初,只有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才能享受到这个政策,到2016年,全国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实施两免一补,城市则实现了全部免除学杂费。

实行“两免一补”是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德政之举,也是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

七、四免一补政策的内容?

四免解释如下: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免杂费(即一免,从2007年实施至今);

二是从2012年春季学期起,同步向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即二免,其中农村学生“免费教科书”政策从2007年实施至今);

三是从2011秋季学期起,免除中小学作业本费,2012年秋季学期起,免费向学生提供一套与中小学教科书配套的印制作业及寒暑假作业(即三免,印制作业和寒暑假作业简称练习册);四是从2013年起,免除初中学生的毕业会考和中考考试费,即免除中考报名费、中考考务费、体育加试费、理化生考务费(即四免);

一补:是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即一补,从2007年实施至今)。

八、两免一补三免一助是什么?

两免一补

一、教育:两免一补“两免一补”是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免费教科书:每生每期按实际书款减免;2、免杂费:小学每生每期70元,初中每生每期90元,特教每生每期70元;3、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每人每年750元。二、医学:《“两免一补”试行办法》将于8月1日正式启动。对女性及外来女性实行免妇科检查费、免妇科术后药费和20%妇科治疗费补助的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女性就医“看病难、药费贵”的实际问题。

三免一助

三免一助政策是指免学费、免住宿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

1、三免:免学费、书费、住宿费。

范围:建档立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贫困学生或残疾人(直系父母)贫困家庭。

标准:按实际收费减免(民办学校收费高于补助标准时按财政发放数额减免)。

程序:9月份开学时,学生提出申请,提供相关贫困证件或两级证明,填写申请表,学校初审后,由县民政局、残联、扶贫办等部门审核学生贫困信息,并将审核结果反馈到教育局,教育局依照审核结果予以减免三项费用。没有通过审核的学生,学校有权补收费用。

2、“一助”:国家助学金。

范围: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孤残、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少数民族学生、烈士子女、与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民政部门确认的城乡低保和城乡特供救助家庭子女以及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

标准:每学期平均1000元(分三档:1250元、1000元、750元)。

程序:每年9月份开学时由学生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提供贫困证明(建档立卡、低保证或村委会出具的两级证明),班级、学校、学生代表组成评审小组初审,初步确定名单,通过审核并公示5天,无异议后以银行卡形式发放

九、高中的三免一补指的是什么?

高中的三免一补政策指的是免学费免教材费免住宿费以及补助生活费。这种三免一补政策主要是给家庭非常贫困的高中生实行的政策,帮助他们高中期间不会因为费用问题而失学,从而保证他们能够在学校安心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回报社会。

十、义务教育一免一补指的是什么?

指国家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政策。指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政策。实行“一免一补”是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的客观要求。

©2021 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604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