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法规

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的关系和区别?

时间:2023-10-25 06:49:44 来源: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一、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的关系和区别?

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可简称为社会公德,是一种与个人德行(涉及个人生活以及品德、作风、习惯等等)相对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它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对善与恶、荣与辱、美与丑等现象的认识、判断能力。社会公德是在人们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依靠社会的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力量来维持,为每个社会成员所遵循。社会公德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尊敬师长、爱护公物、文明礼貌、讲究卫生、遵守公共生活秩序等等,都是社会公德的内容和要求。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的。法律在保护、传播、发展道德规范方面起重要作用,甚至把一部分道德规范直接变成法律规范。人们依靠内在信念所造成的道德力量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更好地贯彻执行法律。合乎道德规范的,也不会违反法律规范。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道德规范依靠社会的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力量来维持,法律规范则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推行。

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与要求的包含与于哪两个文件中?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与要求的包含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个文件中。《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其中包含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则是专门针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其中包含了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这些规范文件中包含了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教师应当遵守这些规范,秉持教育教学的专业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当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引导,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效实施。

©2021 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604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