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法规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什么关系?

时间:2024-05-13 15:15:19 来源: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1.党内法规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引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党始终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领导作用,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引领依法治国正确政治方向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内法规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都是国家治理制度规则中的一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针对制度“笼子”的薄弱环节,进行废、改、立、释,提高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真正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使制度成为规范秩序的利器。

2.党内法规是国家法律建设的重要保障。从党组织的构成主体来看,没有党内法规,国家法律很难保障。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名党员、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组成了中国社会架构,囊括了社会各界的众多精英,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掌握着国家政权的核心权力,党自身的法治意识和进程,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法治意识和进程。从党组织自身的要求来看,党内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保障。作为既是执政党中普通一员,又是普通公民双重身份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言一行都有示范效应。面对反腐新常态,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内法规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把党的法治理念和价值烙入全体党员干部脑中,以8600多万个体的法治意识推动全社会的法治觉醒,值得深思。

3.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存在并存关系。从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来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都是“法治中国”的防线之一。“法治中国”的四道防线分别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各种国家法律和行为规则;政府机关所确立的各种公共政策;以法律为中心和以法院为中心的司法机构。而且,现实中党依法执政与政府依法行政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社会正义的主渠道。从“法治中国”的实践来看,应该更加重视党内法规。30多年来,过分强调立法和司法两个系统,忽视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结果很容易将党的领导及其法规置于法治对立面。“八项规定”出来后,司法并未独立,法律并未增加,但是整个社会的法律秩序和公序良俗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现代法的范畴来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则。现代法的范畴不仅包括国家法,而且包括社会法和国际法,不仅包括硬法,而且包括软法。“党内法规”显然属于社会法和软法。随着公民社会日益成长,国家法和硬法的比重开始逐步降低,社会法和软法比重开始增加。从“法律多元主义”的角度看,国家律法之外,应包括党规党纪、宗教戒律、公共道德、伦理准则、社会风俗等更为广阔的多样化规则。

4.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从“党内法规”特点来看,党内法规具有国家法律的因素。党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国家公权力。对国家的领导和对公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法进行。这里的“法”不仅包括国家法律,而且包括党内法规。党内法规理应是调整规范党内事务的,但对党务的调整必然影响和涉及到国务。如此看来,党内法规同时具备了国家法和硬法的一些因素。从国家法律精神的转化来看,党内法规具有国家法律试验田的作用。党可以将党章明文确认的思想、指南等通过入宪的形式,将自身的执政理念内化为国家法律的精神,并通过党自身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健全党领导国家法治建设的体制机制,始终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正确方向。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来看,党内法规具有国家法律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国家法律难以介入的伦理道德行为领域,党内法规可以发挥行为规范的特别作用。

©2021 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604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