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法规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机构与程序

时间:2024-05-21 14:45:06 来源: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地方性法规,是指由我国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或者授权政府制定,并在本地区范围内实施的法规。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机构是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规定,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机关。他们通过听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汇报、研究和讨论,最终决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内容。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程序相对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立法计划的制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立法计划,明确需要制定或者修改的地方性法规。

2. 草案的起草

地方政府法制机构或相关部门负责起草立法草案。他们根据司法实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地方性法规的目的,综合搜集、研究相关资料和意见,制定草案。

3. 初审与公开征求意见

草案初审由地方政府法制机构或相关部门组织进行。初审时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可以通过听证会、座谈会、专家论证等形式进行。

经过初步审议后,草案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公示法规草案,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4. 修改完善草案

地方政府法制机构或相关部门根据公众意见和专家建议,修改和完善法规草案。

5. 决议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对法规草案进行审议、表决。经过通过后,即成为地方性法规。

6. 公示与生效

地方政府依法对通过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公示并予以公布。地方性法规一般在公布后30日内生效。

©2021 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604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