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法规

民族政策解释(民族政策解释不到位)

时间:2023-06-02 19:53:07 来源: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一、恩施的民族政策?

恩施是土家苗族自治州,享有少数民族高考加10分的优惠政策!

二、民族政策啥时提出?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囯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实施。在这部宪法中,这项制度得以确立。

三、明朝实行什么民族政策?

1、对汉族聚居区或民族杂居区的少数民族,采取较为严格的民族管理与融合政策,把少数民族统一编入卫所(一部分编入府、州、县)里统一加以管理;

2、在汉族集居区与少数民族聚居区交界地带则采取驻扎汉军和收编土著相结合的办法加以管理,较多吸纳土著首领参与卫所的管理;

3、在更远一些的少数民族集居区,实行“因俗而治”、“以夷治夷”,以土司和糜卫所官职为框架,采取更加灵活的民族政策。

四、云南2019高考民族政策?

2019年,云南省为了照顾少数民族,云南的高校对民族都有加分优惠的

五、法国的民族政策起源?

!法国的民族主义起源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君权神授”思想的提出,使人们摆脱了教会控制,民族国家开始成型。

各类思想解放运动不断唤醒孕育着民族主义。

终于,在法国大革命时,民族主义开始爆发。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但激发了法国人民普遍而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热情,而且激起了欧洲其他国家民族主义的热潮。

在世界近代史和民族国家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法国大革命是民族主义历史上标志性事件,可以说承前启后,影响广泛而深远。

六、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意义?

第一,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代表人物是唐太宗.

第二,唐朝之所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一是唐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正确处理好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统治者巩固统治必须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是唐朝国力强盛,增强了统治者的自信心,为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以灵活多样著称.唐统治者在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时,能从各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实行不同的开明政策.

第四,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大大加强了与周边少数民族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及民族融合.唐时,边疆各地发展很快,各族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共同创造了大唐盛世.

七、唐太宗民族政策的语句?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八、壮族的民族政策有哪些?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该干郭政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政策,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尊重少敉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结成统战线政策。

九、论述隋唐的开放民族政策?

唐朝的民族政策特点:

1,以通婚和亲方式促进民族大整合. 2,以议代战,太宗被称天可汗 3,尊重民族习惯 4,交换使节,文化交流 5,修德政 主要表现在:

①唐太宗派兵攻打东突厥,俘其首领颉利可汗,不杀反而给予优待;在东突厥设立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管理突厥各部;设安西都护府管理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西域地区;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

②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西域地区。

③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

④唐玄宗先后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皮罗阁为云南王、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唐朝民族的政策: 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通过实行:

①加强对边疆的管辖,设置行政机构;

②和亲;

③册封;

④战争;

⑤会盟多种措施措施,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的交往空前频繁。唐朝前期的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

南及南海

十、开放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异同,都在社会生活中,衣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我国在法律上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2.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基础,是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民族团结的主要内容是各民族要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民族团结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实践证明,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充分尊重、保障各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4.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经济文化发展是各民族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专业院校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

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标志和体现,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内容,表现在饮食起居、节日庆典、婚姻和丧葬习俗等方面。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与团结,有利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在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影响,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各民族公民有宗旺信仰的自由,信教与不信教的人地位平等。

©2021 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604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