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法规

法律包括哪些? 法律事件包括哪些?

时间:2023-11-10 15:54:32 来源: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一、法律包括哪些?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

法律可以划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法律事件包括哪些?

法律事件指的是能导致一定后果而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如出生、死亡、海啸、地震等。

三、法律包括哪些门类?

法律分为以下四大类:

1、刑事。

2、民事。

3、经济。

4、行政。

刑事为两类:

①实体法,即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的,犯了什么罪,将要受到怎样的处罚等。

②程序法,即规定办理刑事案件程序、步骤的法律。

民事为两类:

①实体法,如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著作权法等,以及有关的补充规定。

②程序法,如民事诉讼法、仲裁条例等,也包括各种有关的补充规定、暂行规定等。

经济为两类:

①实体法,主要有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税法、产品质量法等。

②程序法,与民事方面的程序法相同或基本相同。

行政为两类:

①实体法,有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②程序法,有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条例和其他有关补充规定等。

四、法律职务包括哪些?

法律职业是指以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为代表的,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法律技能与法律伦理的法律事务岗位从业人员所构成的共同体。

狭义的法律职业主要指,法官、检察官、监察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广义的法律职业除包含上述职业外,还包括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法律事务的职业岗位,如法务专员、法务主管、法务部门的其他人员。

基本含义

它有两个基本涵义:第一,法律职业与其他需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工作一样,是一种专门的行业,是专业化的工作;第二,从事法律职业的人需要拥有专门的法律知识和技能。

从业人员

中国法律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未获得上述执业资格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与法律相关工作的人员。其中在企业从事法律事务岗位工作的人员数量占绝大多数。

社会作用

法律工作者是在社会服务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法律无效包括哪些?

一、无效法律行为包括哪些?

(一)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四)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 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 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六、商法包括哪些法律?

  商法包括以下几类主要内容:

  (一)组织规范与交易规范

  大体上可以说,在本课程包括的六门法律中,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属于商事组织法,票据法、证券法和保险法属于商事交易法。

  (二)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

  1、商法中的强制性规范:

  任何一种法律制度,都必须在稳定性、一致性和灵活性3者之间取得平衡。要求法律具有超越时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可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保证安全。

  2、另一方面,除了强制性规范外,任意性规范的作用也是重要的。

  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商法又必须本着自由原则,设立任意性规范以保留意思自治的足够空间。在商事法律中,自由原则主要体现为法律中直接的任意性条款,包括授权性和选择性的条款。

  (三)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

  商法中的实体规范主要是有关权利、义务、责任、条件、限制和行为方式的规定。

  有些商事法律也包括了程序性的规定。

  以上就是商法的主要内容,是从三个方面介绍的:第一,组织规范与交易规范,第二,范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第三,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相互交融在一起。

七、法律职称包括哪些?

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和其他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大致职称有法学院的教授、副教授,仲裁机构的初、中、高级仲裁员、律师事务所的初、中、高级律师,公证处的初、中、高级公证员等等。

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大致有四个去处:

一、政法机关的国家公务人员,包括法官、检察官和公安、司法行政人员。这些是没有职称的。

二、事业单位人员,这些人有职称,比如教授、副教授等;

三、企业人员,含各类企业的法律部门工作的人员,这类人员,可能有职称,也可能没有;

四、法律服务人员,主要指律师、公证员,有一级到四级律师、初、中、高级公证员等。

八、法律主体包括哪些?

法律主体是指活跃在法律之中,享有权利、负有义务和承担责任的人。

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1)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二是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是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九、法律事实包括哪些?

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1、法律行为。要构成法律行为应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它必须是人的行为,包括语言与身体行动,但不包括人的内心活动;其次,它必须是人有意识的行为,无意识的举动,精神病患者的举动不应当视为法律行为;再次,它必须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动,即对他人或社会产生影响的行为。

行为既包括作为,也包括不作为,还可以分为善意行为与恶意行为(如民法上有善意第三人、善意取得与恶意取得的区分);依据行为的合法性,行为还可以分为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它均可能引起法律上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与消灭。还有一部分行为,其合法性在法律上人们有不同的认识,如安乐死、婚内“强奸”,在法律较模糊的情形下,由于人们对其“合法性”认识不同,就可能作出完全相反的法律评价,造成在法律后果的裁决上可能产生截然的对立。

2、法律事件。中国国内大多数教科书认为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规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法律事件可以分为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前者如社会革命、战争,后者如人的生老病死、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十、法律要素包括哪些?

法律的要素是指法律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是法学界普遍接受的关于法律的基本元素的三要素,它们是任何形态的法律(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都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料。

1、概念是基础和前提,没有概念的明确,其他二者就失去了逻辑欠前提;

2、原则是对规则的补充和指引,原则可以克服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

3、规则是对原则要求的具体化。

法律规范的三要素一般来说是: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2021 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604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