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行业分析

北京二手房在银行的评估价一般是房价的多少?可能是房价的100%吗?

时间:2022-08-12 10:57:56 来源: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二手房评估价这个不太好说,一般情况都比市场成交价低,因为银行业算它的风险:主要是看房子:年代、户型、楼层、地理位置、市场成加价、行情、等情况来定的,其实每个银行同套房子评估价还是有些出入的,
不可能是房价的100%!银行会对你要买的房子进行评估,这个评估价是按房子成交价的80%来评估的!我给你的这个数字就是最高的价格!(只针对2手房)

北京明年二手房降价吗?

不会,最多处于一个稳定或稳中有涨的趋势。

一、土地拍卖会让房价上涨?

与计划经济时土地由政府划拨的土地政策相比,现有的土地是通过招牌挂来进行土地拍卖。既然是拍卖,那么它的结果只以最高价胜出。

拍卖一件古董,收藏家们可以根据古董价值进行估价,然后再根据市场的升值空间,去决定是否下注、是否收藏。地块的拍卖则不同,是根据他的楼板价和市场售价进行估值,两者风险系数是不同的,土地拍卖还是人为的在推高地价。

二、银行会让房价下跌吗?

银行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吸收储蓄,然后将储蓄以更高的利息对外进行放款,通过一吸一放,实现差额利润。

与制造、加工、科技、科研企业相比较而言,房地产的放贷周期相对周期要短,利息相对要高;对开发企业的贷款利息,可以上幅一点。但是对科技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高科技企业有的还要进行贴息贷款。

银行把钱带给开发商,就希望开发商能够到期还款,赚取利息。所以银行是不会让房价降低的,如果降低他就难以收回贷款本金,很多开发商房子是抵押给银行了,销售时再分批“解压”。

三、建房成本在连年递增?

建筑人才红利期已经过去,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在增长,施工人员以及各大工种的工人工资也在翻倍上涨;各省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对用工的保险以及工资发放也逐步严格起来。要求工资不得拖欠,必须按期足额发放,尤其是对农民工,更是不得拖欠一分一厘。

建筑的材料成本在增加,尤其是主材,钢材、木材、水泥、沙石,辅料油漆、涂料也在逐年上涨。

四、中国人家的观念与房价

北京猿人、山顶洞猿人都穴居在山洞里,那就是他们的家。现在的年轻人结婚也需要有一个自己的家,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手不同,对家的概念和认识也有所不同,美国人可以用出租的方式来进行居住,并且这种租房居住生活,可以一直生活他们到老,但是中国人的传统就不同了,“七十有个妈,八十有个家”,充分表现出中国人对家的一种向往和重要性。

五、开发商不敢轻言降价?

现在的的房地产销售,大部分都是卖期房,很少有在现房时才开始出售的。就是说从取得预售证开始出售,直到楼梯盖完、园林景观、配套设施全部完成,能够达到进户条件的时候,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如果开发商降价,就会有先前购买的客户到售楼处进行维权,要求退房。所以开发商为了保住这些老客户,不让老客户与新客户产生“蝴蝶效应”,退房导致资金链断裂。所以开发商是不敢轻易降价的。

北京房价两年跌幅超10%,你怎么看?难道房地产市场“寒冬”,真的要来了?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消息称,北京市这两年房价跌了百分之十。房价下跌,成交量也大幅下降。317新政”出台两年来,北京新房成交约50843套,比新政出台前两年的(2015年3月18日至2017年3月17日,下同)92281套,下降约45%;二手房成交不足28万套,而新政出台前两年累计交易约48万套。再从房价表现上看,2019年2月份北京二手房均价为59898元/平方米,较2017年3月份的高点仍下跌11.3%;好像成效很大 ,让无房户看到了希望。其实不然。

一是政府限价限购是主因。许多人有钱买不了房,因为限购,没有北京户口再牛也没有用,北京户口也只能两套,各地不能涨价卖房,严格控制。所以行政手段调控是北京这两年统计意义上房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不信你去问开发商,他们与建设部门一样,心里明白装糊涂呢。

二、数据有虛假成份。因为开发商不听政府就要受罚,所以开盘价谁也不敢涨,但阴阳合同的确存在,好的楼盘根本买不到房,为了规避风险,卖买双方心有灵犀一点通,共同作假骗政府的行为时有发生。

三是平均平了价格。由于郊区县市买房主力军是非北京市户籍人口,限购政策打压下,房价的确回落快,加上共享房、廉租房、经适房一平均,北京房价的确下降了。但学区房、北京市中心四个区区域房价依然坚挺,部分地区还上涨。

我们认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一城一策开始实施,放开管制是必然趋势,刚性需求总要爆发,建议适时适量放开政策,让北京房价回归正常水平。我们由此断定,北京房价冬天已去,春天即将来临,北京房价将进一步反弹回升,下跌结束已成定局。

欢迎讨论,谢谢关注点赞。

©2021 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604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