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行业分析

从市场角度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

时间:2022-04-26 20:39:03 来源: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在这两年全国各地房地产价格普遍上涨中,开发商一直是受益群体。但是,房价居高位后,他们的处境就有些微妙,行为开始怪异。  一方面,城市土地和房屋建设的许多资源还掌握在政府及其官员手上,经过七八年的发展,许多开发商与当地政府官员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再加其工作团队的不断专业化,开发商事实上已成为区域商品住房开发的垄断者。  另一方面,房价高位也引起金融部门的关注,他们的前期开发资金越来越难以获得。后期的出售一旦遇到房价下跌或销售不畅,将损失惨重。因此,在违反商业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一些开发商用各种方法来刺激销售。比如要求公司员工及其亲戚预购房屋,制造房屋畅销假象;将商品房不断倒手,制造当地商品房销售景气度高的气氛;还有就是密谋分阶段抬价,各个待售楼盘轮番提价,最后每家开发商都“无奈”地将房价一起抬到一个新高位。  最近新华社一篇文章称,南京某新城区开发商大量囤房炒房的现象很普遍,各类违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当地两个楼盘联手上调房价,每平方米一夜间增长了1000元,也促使周边房价竞相攀高。房价上涨要追溯到“温州炒房团”行为。“温州炒房团”一词在2004年在媒体上出现。自90年代后期,温州这个城市就逐步进入公众视野。温州人以商人的雄心和团结,在中国掀起一次又一次有争议的商业活动。从2001年开始,温州人浩浩荡荡进入杭州、上海等地,置下一栋栋商品房。一些来自内地的工人专职替温州人排队购房赚薪水,成为许多沿海城市人当年常见的情景。  虽然上海市很快地出台遏止楼市炒号炒楼的措施,但温州人的行为还是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当时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温州人的炒房的资金量还不足以影响整个中国的房市,但会触发后续资金,包括国际游资的进入,从而快速抬高房地产价格。看来,这是很有先见之明的。以往商品房完全是个人消费品,今天已演变为一种投资,甚至投机品。  至迟在2006年初,中国的口岸检查部门发现了一个异常现象,实际货物进出口价格远小于最终的结算价格。这里面裹着大量非贸易目的资金进入中国。这些资金都流向何处呢?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认为,外资在内地房地产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15%。截至2006年11月,境外房地产基金对内地20个房地产项目投入了16亿1300万美元。而仲量联行的报告认为,200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额达到了90亿美元,增幅高达69%;其中,来自于海外全球基金的投资比例便高达60%,增幅约55%。除此之外,大量的直接投资,包括香港的地产商资金,进入内地房地产。对于中国土地资源的配置,许多人可能会惊讶于以下事实:一方面是各城市的商品房住宅用地的拍卖价不断攀高,另一方面是大量土地以零地价给企业使用,加上税收优惠,土地其实是负价卖出的。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在于前者拍卖的土地出让金可以纳入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而发展工业产生的增值不仅可以增加GDP为官员政绩加砖,同时工业带来的税收也会提升地方政府财力。  因此,在考虑土地资源的配置方面,官员考虑的是政绩,而非代表百姓利益。这就不难发现为何房地产降温措施没有奏效,反而是越调控价格越高。  房价下跌、地价下降,地方政府的利益直接受损,因此与地方政府利益有损的廉租房迟迟不见大动静。新加坡的组屋制度,中国称之为廉租房。中国学者及官员的考察报告汗牛充栋。较大量的廉租房不仅可解决一部分人的住房,降低商业房地产的需要,而且还会迫使当前房价有所回落。但如前所述,地方政府利益有可能受损。

©2021 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604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