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行业分析

2021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分析(2021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分析图)

时间:2023-05-23 16:39:29 来源: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一、2021新能源汽车销量分析?

2021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7万辆和4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2倍。

2021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2.7%,高于前10月。

2021年11月,从细分车型来看,纯电动汽车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6倍和1.7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6.4%和49.3%。

二、2021年我国渔具市场规模分析?

今年渔具市场规模总体来说,依然会保持在200亿左右。电商或直播做的好的企业,有明显的增量,大多厂家比去年萎缩,尤其鱼饵行业,材料跟人工成本涨价很多,但产品零售价格不增反降,按某位饵料业资深老板保守估计,饵料行业总体比去年同期萎缩了约20%。

出口方面,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货出不去,也造成了产能和规模的降低。

三、新能源汽车地域分析?

南方生产量大,城市需求多。北方产量少,城市需求较少。

四、新能源汽车趋势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趋势分析:

1、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行业达双碳、促升级的关键;

2、补贴退坡、科技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加速;

3、细分市场呈“哑铃”结构,中端市场成未来竞争重点;

4、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能化”竞争加剧;

5、女性力量和年轻一代助推新能源汽车增长;

6、下沉市场将成新能源汽车增长蓝海;

7、充电体验成为新能源汽车重要发力方向;

8、智能自动的驾驶体验、娱乐化的车载空间成为争夺潜力人群的关键;

9、触达种草线上化、渠道内容多元化、形式创新,推动营销智能化发展;

10、AI智能营销助力新能源汽车投放全面提效。

五、mcn市场规模分析?

我国MCN产业进入发展期后,机构数量增速明显加快。2019年我国MCN整体市场规模规模超100亿元,MCN机构数量估计已达到6500家左右,较2015年510家增长5990家,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8.95%,涨幅惊人。

其中增量多发生在2018年,我国MCN产业发展开始进入爆发期,该年机构数量增长率突破150%。

六、新能源汽车降价原因分析?

结论:新能源汽车降价的原因是政策和市场的影响。原因解释:政府在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面给予补贴,补贴的减少或取消也导致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下降。此外,市场需求不足,造成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饱和,也使得生产商为了推销车型而不得不降价。延伸内容:除了政策和市场因素,新能源汽车本身的技术不断提升也是导致降价的原因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降低,使得售价能够更加亲民。此外,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维修费用更低,也在客观上推动新能源汽车价格的降低。

七、新能源汽车专业前景分析?

就业前景很好。

      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制造以及售后服务等企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试验与试制、装配与调整、检测与维修等工作。汽车维修类企业: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技术咨询、维护保养与修理、电子电气及机械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国家给予了很大的扶持政策。

    各大车企都在下大力气加速研发、推出新一代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前景一片光明,毕业生供不应求。

八、中外新能源汽车特点及分析?

一、与汽车强国相比,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在财力强力支持,这个特点更为突出

①中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家最高领导人号召,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中国七大战略性产业中的地位尤为突出。

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相对比较健全,更为系统。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同时补贴新能源车辆生产成本差价,在购置税上减免,在新能源公交车运营上予以补贴,还有设置了新能源车辆专门的车牌,在道路通行权予以优先等。这样多的支持政策,是其他国家没有的。

③在众多正面政策的鼓励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一年一个大台阶。2016年50万辆、2017年80万辆、2018年将超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

③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之际,中国政府又在开始研究新的鼓励政策,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发布的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规划,就是具体的体现。

具备以上特点的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模式,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潜心研究的样本。

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与其他汽车强国是不同的

①美系车企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发展纯电动和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

②日韩系车企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

③德系车企技术路线主要是发展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

④中国车企以纯电动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为主、兼顾燃料电池汽车路线。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路线最后被明确下来,也是经过了不断摸索、探讨的过程。中国不是汽车强国,必须向汽车强国学习。但是如何学习?当初主张较多,向日本学,以混动技术为突破口;向美国学,以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为落脚点;向德国学,以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

中国人用自己哲学指导自己实践,都学,都不学,最后形成自己特色的技术路线:

①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要突破口,在公交车辆上发力,取得世界上第一的深圳公交全部实现纯电动化的成绩,取得了世界上第一的武汉(BRT)18米公交车全部电动化的成绩;在A00级乘用车上规模产业化的基础上,取得世界上第一的太原出租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化的成绩。

②以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为追赶目标,接纳了纯电动汽车技术与燃油汽车技术的优点。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的发展,也实现了批量生产,在技术上也取得同样好的成绩。

③兼顾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即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必须要发展。但是如何发展呢?中国人在探索的路上是巩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是与纯电动汽车并行发展?还是替代、颠覆纯电动汽车模式?

三、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为什么要与其他汽车强国不同呢?

①中国发展汽车产业历程已经几十年了,有了不少教训,交了不少学费,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成功经验;

②燃油汽车高端技术门槛已经很高了,许多技术已经由先进国家牢牢控制了,中国一直在跟踪,但是却无法超越。

③纯电动汽车技术门槛对大家都是差不多的,燃料汽车发达的国家与中国相比,也没有先发优势。但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化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比如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比较完整,而如今欧洲也没有一家批量生产动力电池的工厂。

④纯合动力汽车的技术路线上,总体而言,燃油技术占统治地位,电动技术是辅助的。中国政府彻底放弃混合动力的技术路线,推行的是插电式(或增程式)技术路线,与纯电动驱动技术路线在方向上保持一致。

⑤燃油车电动化是基本趋势。说明了燃油车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尽管燃油车在相当长的长时间依然是主力车辆,尤其是货运卡车,但是其被有序替代是一个客观趋势。

⑥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级战略选择与定位,不是权宜之计,自然要求站得高,看得远。

一句话,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必须有别其他国家,要超越,必须要在发展的技术路线上,有具体的体现。

三、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与石油枯竭有直接关系吗?

当初,提倡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一个理由,被重复多次的提起,即世界上石油不够用了,说的是最多还用40年。但是快过去20年了,世界石油会很快会枯竭的说法,慢慢消停了。后来在世界级自然科学杂志上,有文章说,伊拉克的石油是内生的,即原油抽出地球表面来以后,地深层的石油会自动“长”出来,好比“野火烧不尽,春风催又生”。当然“石油要枯竭”是专家说的,伊拉克的石油会自动“长”出来”也是专家说的。

当初,还有一个理由,发展新能源汽车,与“温室气候”有关,即世界平均气温在慢慢上升,主要是与汽车排碳有关。但特朗普当了美国总统,美国却退出了有关碳排放的国际组织了。美国是汽车强国,称自己是最负责任的国家,也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先进的国家。

以上实例说明,美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与“石油不够用”和“温室气候”即使有关,不是必要的理由,当然也不是充分理由。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理由之一是,汽车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国不能落后。中国近代历史告诉中国人,“落后要挨打”。中国选择了一条不与其他汽车强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不同的技术路线,一是中国汽车产业要摆摊“落后”局面,二是中国要实现汽车强国的目标。

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接近82万辆,同比增长58.7%,其中:

①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56万台,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累计销售45万台,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累计销售11万台。这个领域纯电动车辆与插电车辆相比,4.5:1.1辆。

②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共计销售15.2万台,同比增长279.39%。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各细分市场中,城市配送车共销售14.8万台。市政环卫车和其他作业车占比相当,销量都在1800以上。这个领域全部是纯电动。

③大客车(基本上是纯电动公交车和通勤车)为10万辆左右。这个领域的公交车和通勤车全部是纯电动。

(注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月11日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4%。统计口径不同,报告的数据有差异。)

2)在动力电池配套企业数量方面,2017年企业数量为83家。动力电池全年达374亿瓦时,同比增3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月11日发布的数据,2017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总配套量达到370.6亿WH,其中,乘用车配套量139.8亿Wh,占比37.72%;客车配套量145.7亿Wh,占比39.31%;专用车配套量85.1亿Wh,占比22.95%。锂离子电池配套量369亿Wh,占配套量的99.56%。其中,三元:165.6亿WH,占锂离子电池配套量的44.87%;磷酸铁锂:180.7亿Wh,占比48.96%;锰酸锂:15.4亿Wh,占比4.17%;钛酸锂:7.4亿Wh,占比2%。2017年我国再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应用市场。

新能源整车规模代表产业链的综合水平,年产能82万辆,同比增长58.7%。又是世界第一是水平。动力电池全年达374亿瓦时,同比增33%,代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这一关键技术,完成可以支持中国纯电动汽车技术往前推进下去。

五、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世界汽车业的共同目标。不同国家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愿景是不同的,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愿景是“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不同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也是不同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同样体现在发展技术路线上的不同。

①公交车与2016年相比有所下降,特别是纯电公交车和2016年相比下降了36%。市场上公交车总体需求下降了,纯电公交车下降幅度更高。其原因:

(i)公交车电动化是总的趋势。这里说的公交车动力技术变化趋势。交通部负责人在2018年1月2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8)上提出了2020年新能源公交车比例有来的30%调整到60%。

(ii)但是城市内的地铁、城市之间城铁,500公里长途的高铁的发展迅速,客车需求量基本没有增量可言了。这里说的公交车是市场变化趋势。

(iii)以武汉市为例,地铁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贡献,不是公交车可以相提并论的。这里说的公交车在城市交通结构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公交车发展趋势:加速电动化速度,一是广度,二是深度。在电动公交车的基础上,必须推进智能驾驶技术,已经大势所趋,刻不容缓了。

②电动乘用车(SUV)在2020年以前是增长性的车型。如2017年东风公司推出的SUV一次持续里程350公里,替代目前燃油车出租车没有问题;2017年,纯电动乘用车下朝多样化、品质化以及共享化的纵深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③电动轻卡(车厢长4.2)必将成为这个城市配送市场领域的主力车,已经基本清晰。比如东风公司推出的持续280公里以上电动轻卡(车厢长4.2)被市场普遍看好。

④东风公司原来规划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年销量要实现36万辆(含乘用车、卡车)占全国200万辆规划的18%。2017年东风公司产销量位居第二,上汽居第一。到了2020年上汽、东风、一汽、长安4家新能源汽车合计不会少160万辆。

⑤电动微面在目前城市配送车市场上是大家普遍认可的车型,普遍具有有持续200公里能力,将是2018年交通部启动绿色物流示范工程必备的车型。

⑥动力电池配套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已经是并驾齐驱,其合计占比达到90%以上,后续发展是高镍三元锂电池占比越来越高,高镍三元锂电300Kw/Kg,已经实现装车。

⑦动力电池比能量提升成绩可观,从2008年80Kw/Kg到2017年300Kw/Kg,成本下降幅度与预想基本吻合。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财政予以补贴的做法,与国际上是接轨的,补贴的主要对象是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比能量提升了,其成本下降是必然的。

九、新能源汽车哪个细分板块分析?

新能源就是有一个新能源板块,那里可以分析,然后观看每个板块的消息。

十、中国新能源汽车造型特点分析?

从外观造型角度分析,现在的原始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造型没有明显的差异,新能源汽车的造型大量沿用原始能源汽车造型元素,未形成独立的造型特点。

而新能源汽车的造型语言是区别于原始能源汽车的,应传达出一种环境友好、高效轻便的感觉。同时结合现在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融入科技前沿的造型元素,并具有文化地域特色。为此,本文着重从设计的角度对比分析现有的原始能源车型和新能源车型的造型特点,归纳明确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的造型发展趋势,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建议,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造型趋势。

©2021 赣州二手商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604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